北京金融监管局消费者风险提示:警惕数字时代新“骗局” 守牢养老钱袋护晚年
2025-03-14 14:19:39来源:www.luwei123.com发布:二蛋
财经3月14日讯 在数字化时代,网络金融为我们的生活带来诸多便利,但一些不法分子却利用老年人对网络金融知识了解不深、风险意识相对薄弱的特点,编织各种***陷阱,实施网络金融***。为维护老年金融消费者的财产安全,北京金融监管局提醒广大老年朋友:警惕数字新“骗局”,护好养老钱袋。
典型“骗局”一:“AI换脸冒充亲友”
不法分子利用AI换脸技术,冒充老年人的亲友或熟人,通过视频通话、发送虚假视频信息等方式,以突发疾病、遭遇事故等各种理由谎称急需用钱,请求老年人给其借款或转账。由于视频中的画面与亲友极为相似,老年人往往难以辨别真假,在情感驱使下未核实便匆忙转账。一旦款项汇出,不法分子便销声匿迹。
北京金融监管局提醒老年消费者:AI换脸难分辨,亲友求助要核实。遇到亲友通过视频或信息求助转账时,务必通过多个渠道如拨打手机、当面沟通等核实对方身份,切勿轻易相信视频中的画面,更勿因一时情急而盲目转账汇款或泄露个人敏感信息。
典型“骗局”二:“伪造虚拟货币投资方式”
不法分子利用老年人对新兴数字资产的好奇心理,打着“未来货币”“高额回报”的旗号,通过伪造交易平台、夸大收益数据等手段,让老年人误以为投资虚拟货币是稳赚不赔的好生意。老年人一旦投入资金,不法分子便操控市场,使“货币”价值暴跌,甚至关闭交易平台,卷款潜逃导致老年人血本无归。
北京金融监管局提醒老年消费者:虚拟货币风险高,谨慎投资莫上当。对于不熟悉的投资领域,一定要保持警惕,多做了解,不要被高额回报所诱惑。应选择正规金融机构,通过官方渠道获取产品信息,远离那些承诺高额回报的虚拟货币陷阱。
典型“骗局”三:“冒充专家推荐投资”
不法分子在网络上冒充金融专家或投资顾问,通过线上讲座、网络直播、网络论坛等形式,向老年人推荐所谓的“优质投资项目”,利用老年人对投资的渴望和专业知识的缺乏,诱骗其投入大量资金。然而,这些项目往往存在巨大风险,甚至根本就是骗局。
北京金融监管局提醒老年消费者:专家身份要核实,投资建议慎采纳。对于网络上的投资专家或金融顾问,要核实其身份和资质。同时,对于他们的投资建议,要保持谨慎态度,多方进行查证,切勿盲目跟风。
典型“骗局”四:“虚假养老项目众筹”
不法分子以“养老项目众筹”为名,通过社交媒体、网络众筹平台等渠道发布虚假信息,宣称正在筹建高端养老院、智能养老社区等项目,承诺投资者在项目建成后享有优先入住权或获得高额回报。然而,这些项目往往是虚构的,不法分子在骗取资金后便消失无踪。
北京金融监管局提醒老年消费者:养老项目需谨慎,众筹投资有风险。对于养老项目的众筹活动,务必仔细核实项目的真实性和合法性,认真阅读合同条款和风险提示,切勿轻易将资金投入未知的项目中。若发现疑似非法金融活动线索,应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或向有关监管部门反映情况。
上一篇: 数字赋能慈善 邮储银行首个数字人民币慈善捐赠场景落地南京 下一篇: 最后一篇
相关阅读
- 03-14 数字赋能慈善 邮储银行首个数字人民币慈善捐赠场景落地南京
- 03-14 各地多措并举稳面积、提产能 一幅幅“科技春耕图”在广袤田野铺展
- 03-14 富德生命人寿全面启动2025年“绿色消保行动” 首发消费者权益保护自律准则
- 03-14 北京金融监管局消费者风险提示:警惕不法贷款中介陷阱 守护资金安全
- 03-14 天津渤海集团财务公司增资获批 注册资本增至15亿元
- 03-14 从“性价比”到“心价比” 文旅消费开启新风向
- 03-14 福建海峡银行金融“云”服务,惠企“零距离”
- 03-14 金融监管总局: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在风险可控前提下,加大个人消费贷款投放力度
- 03-14 北京市金融消保公益志愿活动正式启动
- 03-14 15部门发文促中小企业合规:保障员工休息休假权益
- 03-14 “小包裹”折射中国经济澎湃动能 前两个月快递业保持高效运行
- 03-14 “7×24”通关、双预检、一票到底 多部门协同发力 航空货物通关“加速跑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