盘活存量土地 答好“稳楼市”卷
2025-03-20 00:18:32来源:www.luwei123.com发布:二蛋
对2025年房地产市场而言,“止跌回稳”仍是重中之重。其中,盘活存量土地将是重要引擎。
近日,财政部、自然资源部发文规范专项债支持土地储备。同时,各地亦在加快推进盘活存量土地相关工作。不过,存量土地中不少是权属复杂、开发成本高的“硬骨头”。那么,对这些“硬骨头”该怎么啃呢?
第一,各地需运用好地方专项债券开展土地储备工作。当前,政策端已经疏通堵点,打开了盘活存量土地的新通道。业内机构预计,2025年土储专项债的规模有望超过6000亿元。
虽然方向既定,各地仍需实施得当。结合相关部门、多地政府发布的相关政策,叠加相关市场主体实操路径来看,做好专项债支持土地收储工作,需关注五个方面:一是明确发债资金优先用于处置闲置存量土地,考虑先回购企业无力开发或者不愿继续开发、尚未动工建设的土地;二是优先选择成熟度高、操作性强、预期效益显著、风险低的项目;三是确保资金平衡,注意合理确定收购价格、妥善处理债权债务关系,增加地方政府可调节空间,实现融资和收益平衡;四是严格监督管理,专项债券资金由土地储备机构专款专用,形成“资金募集—资金使用—资金偿还”闭环;五是合理扩大用于土地收储的专项债发行规模,加快“自审自发”试点地区发债节奏。
据中指研究院监测,截至3月18日,全国各地公示的拟使用专项债收回收购存量闲置土地的总量已近400宗,拟收储价格合计超570亿元。需要注意的是,各地收储是盘活存量土地的关键步骤,接下来不可盲目出让,要按照市场需求精准投放,通过“收储—调规—再出让”,发挥好土地储备“蓄水池”和投放“调节器”的功能,稳定市场预期。
第二,多方协同联合开发盘活。引入社会资本,多方合作开发,盘活“沉睡”的土地资源,是市场化破局的关键。
比如,闲置土地持有者可以联合第三方企业、当地政府等多方合作设立项目公司,建立“投资—建设—运营”全链条开发模式,通过“企业主导、政府搭台、多方共进”的再开发模式充分盘活存量闲置土地,实现培育新兴产业、补齐民生设施短板等多方面成效。政府要允许土地用途合理转换,支持国有企业设立土地资产盘活专项基金,与此同时,金融机构匹配专项债券等配套政策也要及时跟进。
当然,对于企业有意愿、市场有需求的项目,相关方可允许其分期办证、延期支付出让价款、合理免除企业违约责任等,来缓解企业资金压力。
第三,促进存量土地交易流转。存量土地盘活本质上是重塑城市居住、产业以及服务等功能,创造新经济价值,不同项目处置方式不同。若闲置土地持有企业无力开发,可鼓励其通过二级市场转让给其他市场主体,由受让方主导完成该地的再开发利用。
各地政府要压实主体责任,通过搭建交易平台、支持预告登记和土地“带押过户”转让等方式加快交易流程,促进交易信息公开,完善相关税费政策,健全市场监管机制等。推进存量土地盘活,各地还需发挥城市更新建设公司、代建公司、咨询公司、建设单位等市场主体的专业优势,在调整容积率、变更土地用途、减免税费等方面“因城施策”,保障市场主体的合理利润。
理论上来讲,盘活存量闲置土地绝非坦途。但结合当前“严控增量,优化存量”的供给端调整政策主流方向来看,盘活存量土地已不再是一道选择题,而是“稳楼市”以及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答题。接下来,从***到地方再到市场主体,各方通力合作,有望答好这道题,提升土地利用率,促进产业升级和城市高质量发展,激发经济活力。
上一篇: 以“首发经济”为抓手 推动消费生态体系向“新”而行 下一篇: 最后一篇
相关阅读
- 03-20 以“首发经济”为抓手 推动消费生态体系向“新”而行
- 03-20 证监会拟调整派出机构监管职责 完善对终止上市公司持续监管机制
- 03-20 “一查就撤”休想“一走了之”
- 03-20 “稳市机制建设”意义有三重
- 03-20 券商反洗钱工作将迎新指引 引入数字化赋能可疑交易甄别等工作
- 03-20 险资年内举牌10家上市公司 偏爱银行H股
- 03-20 突破3000美元后 黄金价格将走向何方?
- 03-20 抓住“人工智能 ”发展黄金时期 开辟消费升级新赛道
- 03-20 “看多”“看涨”仍是共识 多国外企表态继续深耕中国
- 03-20 央行研究创设新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 加大消费重点领域低成本资金支持
- 03-20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展现贵州新风采
- 03-20 发行市场分化加剧 公募机构如何“不卷而胜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