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I医疗驶入快车道 技术创新与政策支持重构诊疗生态
2025-03-12 22:19:14来源:www.luwei123.com发布:二蛋
人工智能正以超乎想象的速度重构医疗产业图谱。
华为云携天津天士力打造中医药大模型取得权威认证、瑞金医院借AI将病理诊断效率提升百倍、医渡科技在多家头部医院实现智能中台部署……这场由大模型驱动的医疗革命已突破实验室围墙,深度嵌入诊疗全流程。在资本与技术的共振下,东华软件、卫宁健康等上市公司加速布局,百奥赛图、仁度生物等创新企业撬动研发范式变革。
多方协作下,技术突破、资源普惠、标准共建的产业闭环正在加速成形。
应用场景加速落地
日前,华为云携手天士力基于盘古大模型构建的数智本草中医药大模型,通过中国信通院相关评估并获4 级高评级。该模型可赋能方剂筛选、辅助医生问诊,未来或助力新药发现。华为云也借此在医疗大模型竞争中处于领先地位。
稍早前,基于华为DCS AI解决方案,瑞金医院发布了RuiPath大模型,将单张病理切片诊断时间从40分钟缩短至秒级:每天处理6000张切片的医生,从在镜下找病灶转变为审核AI标记结果,效率提升超100倍,缓解了病理医生短缺的问题。
北京儿童医院与百川智能合作的AI儿科医生,基于300位专家经验和海量病历数据,诊断准确率接近专家会诊水平,未来将推广至县域医院。
近期,医渡科技的“YiduCore DeepSeek”在上海市肺科医院、中南大学湘雅医院、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等多家头部三甲医院完成本地化部署,医渡AI中台将应用于临床辅助决策、智能导诊分诊及医院管理等场景,提升医疗服务水平。
进入2025年,AI医疗不再只是一个概念,而是正在转化为深入诊疗核心的工具。除了上述公司外,包括卫宁健康、东华软件、创业慧康、思创医惠等在内的众多企业也通过技术突破,努力破解医疗资源不均难题。
在研发端,行业今年同样频频取得突破。比如,仁度生物研发出“体液验癌”AI智判系统,并在迪拜发布“数字SAT-RNA癌症早筛技术”,借助AI精准识别癌症前病变标志物。
AI不会取代医生
AI医疗前景广阔,却也面临技术、政策、伦理等方面的挑战。技术上,须提升模型准确性与可靠性,优化数据质量和算法;政策上,要完善法规与监管,保障应用安全合规;伦理上,须明确AI在医疗决策中的定位,保护患者隐私。
对于AI在医疗领域的辅助角色,行业专家普遍认为,其核心价值在于提升效率与精准度,而非替代医生。
针对医疗数据孤岛问题,京东集团技术委员会主席曹鹏建议,由国家卫生健康委牵头建设“国家医疗数据共享平台”,并研发隐私计算技术,打破数据壁垒。通用技术集团董事长于旭波则提出“可信数据空间”方案,认为可以利用区块链和隐私计算技术确保数据安全共享,解决医疗机构“数据不出院”的顾虑。
AI被视为破解基层医疗资源不均的关键工具。好医生集团董事长耿福能认为,AI可弥补基层医生经验不足的缺憾,建议普及“AI医生”至每个诊所,提供三级医院水平的诊疗服务。中国科大附一院刘连新认为,AI辅助系统能显著提高基层诊断效率,尤其是在急重症转诊决策中发挥作用。
面对技术风险,建立法律与伦理框架同样紧迫。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教授甘华田建议,加快AI医疗立法,设立国家伦理审查委员会和事故责任认定机制,完善监管体系。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主任医师刘忠军则提醒,AI嵌入诊疗流程需谨慎验证技术成熟度,确保准确率达标后再投入临床。
行业专家的共识是,AI医疗需以“辅助 普惠”为核心定位,通过技术创新与政策支持双轮驱动,实现优质医疗资源下沉与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。
无论如何,当AI开始读懂病理切片、开出中医处方,这场医疗革命已不再停留于实验室。技术终将回归服务本质。正如大家所相信的,“AI不会取代医生,但会用AI的医生必将重塑未来医疗图景”。
上一篇: 我国多部门协同发力保障药品供应成效显著 下一篇: 最后一篇
相关阅读
- 03-12 我国多部门协同发力保障药品供应成效显著
- 03-12 央行:全面从严加强征信监管 构建严密有效的征信监管体系
- 03-12 强本强基严监严管 资本市场改革扎实推进
- 03-12 积极因素频现 中国资产强势上涨
- 03-12 让“冷”资源“热”起来 激发冰雪经济活力
- 03-12 新政策打开新空间 保险、理财谋划长钱入市细节
- 03-12 美国2月CPI同比涨幅超预期回落至2.8% 此前连续四个月反弹
- 03-12 逐梦春天里 同心向未来——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闭幕侧记
- 03-12 外资金融机构看两会:政策加码提振消费扩内需 发展新兴产业助力经济结构转型
- 03-12 李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 讨论通过《国务院2025年重点工作分工方案》 审议通过《国务院关于修改〈快递暂行条例〉的决定(草案)》
- 03-12 增值税发票数据显示:增量政策持续发力 经济回升向好明显
- 03-12 谁在操弄AI天价邀请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