养老金融供需仍不平衡 金融机构亟需补位
2025-02-21 10:21:03来源:www.luwei123.com发布:二蛋
积极应对,养老不仅不会成为“负担”,还将成为新的经济引擎。
近日,央行披露的最新一期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五大专栏引发热议,其中专栏特意提及养老金融,也预示着,2025年人民银行为首的多部门将在养老金融上着重发力。
当前,养老需求的迫切性跃然纸上。
从宏观层面,老龄化是全球化趋势,不可逆。根据国家统计局披露的数据,2023年我国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群体占总人口的21.1%。
当老年人群体在总人口中的占比突破20%大关时,他们已然成为社会各界优先考虑的服务群体。尤为值得警惕的是,依据国家卫健委的权威预测,至2035年,我国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比将飙升超过30%,这一形势预示着我国即将步入深度老龄化社会的门槛。
然而,现实情况却并不乐观。尽管养老需求井喷,但养老金融的供给却远远未能跟上。产品供给有限、针对性不强、分布失衡以及农村市场落后等问题层出不穷,阻碍了养老金融市场的潜力释放。
要破解这些难题,监管、金融机构与社会则可以形成合力。
监管方面,需要加强顶层法律与政策指导,确保养老金融工作的规范与统一。
2024年12月,人民银行等九部门联合印发《关于金融支持中国式养老事业服务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》。这份养老金融“规划图”不仅对金融机构做好养老金融的紧迫性提出了要求,也让金融机构有了“主心骨”,指出了怎么做、往哪个方向做等最迫切而现实的问题。
金融机构则可以迅速补位。当前,银行、保险、基金、信托等金融机构对于养老金融的布局还停留在“浅尝即止”的状态,且金融机构提供的养老金融产品大多同质化,创新不够,难以满足不同人群多样化的养老需求。
这就要求金融机构必须深入了解老年人的实际需求,抓住重点,针对不同人群,提供特色性和差异性的产品。
特别是,当前以老龄康养、老龄制造、老龄宜居、老龄文娱为主要内容的银发经济产业体系正在逐步形成,相关的金融需求也可以成为金融机构的关注重点。
一个积极信号是,国有大行之首的工商银行已经率先行动,近日披露了2025行动方案及一系列养老金融专属产品和服务,支持健康产业、养老产业、银发经济全链条发展。对于55岁以上长辈用户在个人用户占比已达26%的工商银行而言,发展养老金融,不仅必须,而且迫切。
在当前商业银行面临利差缩窄、费率下降、客户风险偏好走低、有效信贷需求不足等挑战,要想破解经营难题,布局养老金融则可成为提高非息收入的一大思路。
此外,市场投资者教育也是不可或缺的一环。许多用户在投资养老产品时,最关心的是收益、波动或风险以及安全性等问题。这不仅仅涉及金融产品的设计,更与整个金融环境的健康与否息息相关。
金融机构和社会各界需要共同努力,提升公众的金融素养,让更多年轻人认识到养老金融的重要性,并积极参与到其中来。
养老金融为我国一项长期国策,它是金融业赖以生存发展的“蓝海”。金融机构应摒弃急功近利的心态,坚持久久为功,将养老财富保值增值和老年人消费权益放在首位。只有这样,才能在养老风口中脱颖而出。
上一篇: 2月21日央行开展1825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 下一篇: 最后一篇
相关阅读
- 02-21 2月21日央行开展1825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
- 02-21 中信银行:董事会同意聘任芦苇为行长
- 02-21 黄金价格“过山车”,有人着急获利了结 银行急喊:投资需谨慎!
- 02-21 银行星期六上班吗-银行星期六上班吗?
- 02-21 招商银行招聘-招商银行招聘官网入口
- 02-21 邮政银行客服电话-邮政银行客服电话95580
- 02-21 招商银行卡
- 02-21 银行存款利息计算器-银行存款利息计算器在线计算器
- 02-21 中兴银行
- 02-21 小米集团股价续创历史新高,总市值逼近1.3万亿港元
- 02-21 电信股延续涨势!运营商迎来数据要素与云计算双重催化
- 02-21 老铺黄金股价创历史新高!预期2024年净利润同比增加约236%至260%