Z 您现在的位置: > 新闻资讯 > 娱乐八卦 > 轻微肇事逃逸私了后的处罚

轻微肇事逃逸私了后的处罚

2024-09-18 04:29:29来源:www.luwei123.com发布:LR

轻微肇事逃逸私了后的处罚

  1.轻微肇事逃逸后,即便双方已经协商解决,根据《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》九十九条规定,当事人仍需接受相应的处罚。

  2.根据该法条,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,尚不构成犯罪的,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2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,并可以并处15日以下拘留。

  这意味着,即使双方已经私了,逃逸者仍需为自己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,包括罚款和可能的拘留。

逃逸认定的标准

  在理论上,认定交通肇事后逃逸的标准包括两个方面:

  1.客观上有离开事故现场的行为。

  2.主观上有逃避法律追究的目的。

  这意味着,如果交通事故当事人在事故发生后,没有积极履行抢救伤者和财产、向交通管理机关或者公安机关报告事故情况等等,而是选择离开现场,那么这种行为就有可能被认定为逃逸。

不构成逃逸的情形

  虽然逃逸行为的认定有一定的标准,但在某些情况下,交通事故当事人的行为并不构成逃逸。这些情形包括:

  1.交通事故当事人对事故事实无争议,撤离现场自行协商解决,达成协议,并留下真实姓名、联系方式后,一方反悔并报案的。

  这种情况下,由于双方已经达成协议并留下了联系方式,因此当事人的行为不构成逃逸。

  2.交通事故当事人为及时抢救事故伤者,标明车辆和伤者位置后驾车驶离现场并及时报案的。

  这种情况下,当事人是为了抢救伤者而离开现场,并及时报案,因此其行为不构成逃逸。

  3.交通事故当事人将伤者送医院后,确因筹措伤者医疗费用需暂时离开医院,经伤者或伤者家属同意,留下本人真实信息,并在商定时间内返回的。

  这种情况下,当事人离开医院是为了筹措医疗费用,且经过伤者或家属同意,因此其行为不构成逃逸。

  4.交通事故当事人因受伤需到医院救治等原因离开现场,未能及时报案的。这种情况下,当事人因受伤需要救治而离开现场,未能及时报案,因此其行为不构成逃逸。

  5.交通事故当事人驾车驶离现场,有证据证明其不知道或不能发现事故发生的。这种情况下,由于当事人并不知道或不能发现事故的发生,因此其行为不构成逃逸。

  总的来说,是否构成肇事逃逸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判断。如果确定为逃逸,那么不论是否已经私下解决,都需要为逃逸行为负法律责任,包括缴纳罚款及刑事拘留。

  因此,在发生交通事故后,当事人应当积极配合调查处理,履行相关义务,避免逃逸行为的发生。

  你知道还有哪些情况不构成肇事逃逸吗?面对复杂的交通法规,随时为你提供法律支持。遵守交通法规,安全出行,让生活更美好。

本站内容来源于互联网,旨在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真实性。若涉及侵权问题,请与我们联系,我们将尽快予以处理

Copyright © 2017-2024 www.luwei123.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芦苇下载站 版权所有

备案号:闽ICP备2024036174号-5

芦苇下载站订阅号